欢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网!

新闻中心

母校新闻 总会快讯 各地动态 通知公告

相隔半个多世纪 96岁的中国老师+85岁的越南学生 “挥手”重逢

2025-01-05     |     57

上个月,《总台记者看世界》曾经报道过“一封帮时隔半个多世纪未曾相见的中越师生取得联系的寻人启事”的故事,说的是1958年,二十多位越南学员被保送到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与老师们结下深厚友情。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师们虽然一直惦念,但始终没能再和那些学员取得联系。而目前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和当年那些越南学员有过接触的,只有104岁的宁璘老师和96岁的曾元生老人,他们掌握的线索也十分有限。为了见证这份中越两国师生的宝贵友情,总台驻越南记者联系到越南媒体,一起发出寻人启事,想来实现老师们的愿望。那么事情的进展怎么样了呢?今天的总台记者看世界,我们继续来关注。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越南记者王悦舟。总台驻越南记者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与越南《时代》杂志取得了联系,共同挖掘了这段尘封的往事,并刊发了报道,发出了寻找这些学员的呼吁。

之后不久,越南画家邓成龙就看到消息并与记者取得了联系,他表示自己曾经在海阳陶瓷厂工作过,那批学员中的团长黄明高,就是当年的工厂里的一位主管,而他的老师就是那批学员中的黄氏金科,曾经教过他制作陶瓷龙须等技巧,只是黄氏金科老人已经在几年前去世,现在邓成龙能联系到的,只有一位名叫黄文豪的学员。

画家邓成龙(在海阳陶瓷厂旧址)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记者随即驱车前往海阳,在邓成龙的带领下来到了86岁的黄文豪老人的家中,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老人头部之前的旧伤复发,现在他已经没法说出完整的语句。在黄文豪老人的妻子丁氏配的帮助下,我们在学员当年的合影中认出了年轻时的黄文豪。据丁氏配介绍,老人之前给他讲过在中国学习的经历,还会教她一些简单的中文,直到一年前还经常说起那些往事。

黄文豪老人的妻子丁氏配,原来也在海阳陶瓷厂工作,而她的老师也是那批学员中的丁氏欣,直到现在她还记得丁氏欣教她的在陶瓷上绘制花朵的技法就是来自中国老师的传授。只可惜,丁氏欣老人也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

黄文豪和妻子丁氏配

根据当年的合影和学员名单,经过丁氏配老人和周围在海阳陶瓷厂工作过的人回忆,这二十多名学员中,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仍在世的几位中,多数像黄文豪老人一样,认知困难较为严重。目前身体状况很好的,只有一位杜氏红茹,现在生活在河内。

于是,记者返回河内,在栋多郡的一条巷子里,找到了今年85岁的杜氏红茹老人,老人很快在合影中找到了当年的自己,还找出了两件在中国学习期间制作的瓷器,这些瓷器虽然年代久远,略有破损,但却是老人最为珍视的纪念品。看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方面提供的校史中的旧照,杜氏红茹老人非常开心,一一细述着照片中当年的老师和同学的那些往事,说起当年学习的经历,老人还拿起笔来讲述其当年老师教授的持笔姿势。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王文华院长在得知记者联系到了杜氏红茹老人之后,也很快赶到了当年护送学员们回越南的曾元生老人家里,两位老人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在视频中相认挥手问好,都非常感动。96岁的曾元生老人虽然现在表达不是很好,但还是不断地重复着“睦南关”这个当年分别之处的地名。

杜氏红茹

杜氏红茹与曾元生老人在视频中挥手问好

记者前往海阳看望黄文豪老人的当天,时值海阳陶瓷厂建厂65周年,当年那二十多名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的越南学员,是这座工厂初创时期的主力。那些年,这家工厂是越南的出口创汇主力,胡志明主席曾经到这家工厂视察,并题词鼓励。现在看着工厂展示区那些精美的陶瓷制品,其中也蕴藏着这些中越师生之间那段难忘的情谊。

以上就是总台驻越南记者王悦舟在当地的观察。

(转载丨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