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网!

新闻中心

母校新闻 总会快讯 各地动态 通知公告

《我与陶大》丨邢志昂:青春的回忆 成长的记忆

2024-04-04     |     428

一封校庆征稿信把我带回到在陶院的青葱岁月,那是一段成长的记忆,青春的回忆。

1982 年 8 月底的一天,我从安徽的一个小县城辗转来到景德镇。周到的接站安排、热情的学长、不大而安谧的校园成为我对母校的第一印象。

1983 年 3 月,团中央发出向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学习的号召,当时我担任团支部书记,连续几天的午休时间,我到班主任李之光老师的家里录下广播里的“张海迪报告”回来再组织同学学习。从此,海迪精神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催我奋进。

1985 年,我成为第二届学生陶瓷研究会会长,常常组织会员到当时的各大瓷厂参观学习,那时就觉得陶院校友真是好,大瓷厂里做领导,给了我们很多便利和帮助。还有,就是和第三届的会长李志林学弟一起办了陶院历史上第一份学生专业报《瓷苑》,胡献雅教授题写报名,轻工部教育司司长肖文胤为报纸题词,采访的两位人物,一位是秦锡麟(当时是江西省陶研所所长,后来回母校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另一位是吕品昌(当时的年轻教师,现在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记得报道吕品昌的题目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现在的吕教授已经是培养许许多多小荷的大家了。我们还在晏清、曾祥通、赖福生、许老师等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历经艰难,完成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本《校友录》,校友捐款单雪片般地寄到编辑部。这份校友录牵动了全国各地、文革前后的数千位校友,开启了校友联络的先河。

1985年西安部分校友提供校友录资料时一并提供01.jpg

1985年西安部分校友提供校友录资料时一并提供

1986 年夏天,我留校在团委工作,转身就带着十几个学生去黎川县实习、去厦门开展夏令营活动,之后几年,这个夏令营成为了保留节目,成为优秀学生心心念念想参加的活动。

1986年夏令营01.jpg

1986年夏令营

1989年7月夏令营01.jpg

1989年7月夏令营

后来,学校因为开设法律课的需要,送我参加厦门大学法学院教师培训班学习,返校后讲授《法律基础》课程。一个学陶瓷的教法律,也是当时法律人才奇缺的体现。只是不曾想,短暂的法律学习却给我的后半生留下了因缘。

1988 年邢志昂 在校庆活动现场.png

1988 年邢志昂 在校庆活动现场

1987 年,我接手企管 86(2)班的班主任,当教师的时间不长,也没有接受过班主任的培训,能够做到的只是模仿李之光老师的样子去工作。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有激情,有责任感,但也有懵懂和茫然,很多事该做的没有做,很多事做了没有做好,没有照料好每一个同学,没有和每一个同学好好沟通。所幸,同学们争气,都成长得挺好,很多同学还很有成就。每念及此,十分惭愧而又宽慰。

留校后,我一直担任学生会秘书长,身边有一批优秀的学生,事实证明,陶院的文化好,活跃的思想、严谨的校风,确实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很多现在发展很好,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学生当时就已展露头角。

再后来,学校新建了大礼堂,放电影,办舞会,校庆文艺晚会,“五四”文化艺术周,我不亦乐乎地忙碌着。

1989 年邢志昂在陶院礼堂.png

1989 年邢志昂在陶院礼堂

1990 年底,我调往安徽合肥,先后从事了陶瓷行业、装饰行业的管理工作。2001 年,我参加了安徽省企业联合会的筹建,之后,便在这里工作至今。企业联合会是企业和企业家的联合组织,是中国的企业代表组织,国际上叫雇主组织,有一项核心工作内容是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代表和维护企业利益。这样,劳动法律知识就是我工作中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我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母校工作时的一点法律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成为了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专业人士,授课、撰文、判案……在新的领域,我继续努力着。

在母校,读书四年,工作四年多,读书的时候也在工作,工作的时候仍在学习,八年多的经历让我明白学以致用、融入社会的道理,让我树立了干一行专一行的职场信念,更让我有了一份人民教师的操守和清高,这些,都是我一生的财富。

回忆母校,最不能忘记的是毕业前劝我留校工作的团委书记,工作上引导我,思想上教育我,方法上指导我,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他引导我时频频而出的金句。亦师亦兄,终身不忘。

回忆母校,常常会想念起胡献雅教授。初识胡老是在我学生时代,缘由办报,央题报名《瓷苑》。毕业前,老教授在我的留念册上题嘱“学以致用”,并邀夫人题“新新”。及至留校任教,同楼而居,常前往小坐,请教一二,老人家每有新作,即嘱我照相留存。待我调离,登门告别,老人家持画相赠,题“学弟嘱”。每念此景,感慨万千,老先生名冠宇内,德高望重,对晚生末学,也谦和持礼,有求必应,倘有交流,多回忆讲述,无说教之态和批评之言。得人少助,必反复致谢。叹岁月不居,离别时总觉未来漫长,再会有日,然老人已驾鹤多年,未遂拜临之愿。

1986 年,胡老题字.png

1986 年,胡老题字

回忆母校,就会想起同班同学章义来,我们都是安徽皖南人,学生时住同一间宿舍,毕业后他也留校工作,我们成了同事,继续住同一间宿舍,成了同乡同学同居同事的“四同”好友,关键的是,我和他学生时代就相处融洽,无话不谈,至今还记得我们在一起聊天的场景,他的二胡、他的小曲、他认真学习的样子都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1988 年邢志昂(左)与同室好友章义来.png

1988 年邢志昂(左)与同室好友章义来

在母校学习、工作八年多,是我最灿烂的青春时光,也是最单纯的职场生涯。母校,陶院,是我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